学校要闻

学校要闻

教师节·致敬榜样|牛丽丽:以“心”微笑护成长 用“晴”绽放润心灵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 设置


【编者按】

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大先生”:他们在学校“三有三会”党建品牌引领下,做“有技能、有情怀、有文化”的示范、引导学生“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着力培养吃得苦、沉得下、上得手、走得远,具有忠诚度、责任感、中国心、中国情,具有基本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和健康生活品位的新时代卓越工匠。

即日起,我们将围绕教师节主题,推出“教师节·致敬榜样”系列报道,通过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分期、深入、立体化地聚焦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优秀个人与团队,挖掘他们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事迹,展现其教学科研、育人服务中的动人风采,讲好工大“大先生”的育人故事,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些身边的榜样,感受教育家精神的磅礴力量,向所有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致敬榜样牛丽丽:以“心”微笑护成长 用“晴”绽放润心灵

牛丽丽,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热爱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始终秉持踏实认真的态度,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她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以高度的责任心恪尽职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她深耕教学一线,扎实投入教学活动,先后承担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凭借精湛的教学水平赢得学生和同行的一致认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与公益事业,主动带领学生志愿团队前往乡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帮扶工作,重点关注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无论在何种岗位、扮演何种角色,牛丽丽同志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热情倾注于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工作以来,她连续5年指导学生参加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多次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多次荣获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人物入围奖;2023年获评学校“永好教师育人奖”;2024年被省教育厅聘为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委员。

用“心”微笑,甘于奉献。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她始终坚守“助人自助”原则,努力将心育与德育有机整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宣传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科研实践” 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以温暖的支持搭建信任平台,用默默的帮助传递润物无声的心理关怀。

“以身作则铸师德,身正为范引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牛丽丽同志认真备课授课、钻研业务,主动向同行请教,耐心辅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推进心理育人工作,荣获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在学生培养方面,她积极助推朋辈互助力量发展,传递 “助人自助、助人自悟” 的朋辈互助理念,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心理健康知识,更逐渐体会到“助人”带来的幸福与满足。“润心无声巧育人”,依托每年“5・25”“11・25”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她带领团队成员着力打造朋辈成长训练营、园艺健心、校园心理情景剧等品牌活动;主持“剧暖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与团队成员共同指导学生连续参加五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先后斩获二等奖、三等奖、全国百佳剧目奖及优秀剧目奖;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参与全国百佳心理委员竞选活动,助力四名学生荣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她对本职工作的热忱与无悔付出。

作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牛丽丽同志还承担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工作。无论是日常休息时间,还是法定节假日,只要学生有需求,她总会义无反顾地提供帮助,以陪伴、倾听、干预的方式,给予学生有温度的支持。她用真诚接待每一位来访者,以专业知识与真心疏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惑,用爱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学生曾评价:“她既是值得信赖、可亲可敬的老师,也是能敞开心扉交谈的亲密朋友。”在与同事相处时,她始终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待人,深知“微笑”能传递和谐与快乐。

耐心辅导学生,助推朋辈互助力量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用“晴”绽放,播撒阳光。她热爱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尽己所能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为若尔盖求吉乡中心校筹建心理咨询中心献计献策,业务培训、示范课程、案例研讨,与当地教师共同护航孩子健康成长,她用心培养了一支“朋辈心理互助”团队,走进乡村,开展支教、宣讲等心理帮扶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2022年初至今,她与同仁一道带领“朋辈心理互助”团队,走进德阳市中江县会棚中学、集凤中学、永太中学,开展定点心理帮扶工作,支教累计80余课时,覆盖1000余名学生,生动有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乡村孩子们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成长。此外,支教活动也为大学生们搭建了实践平台:他们深入农村,与留守儿童亲密接触,切实了解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紧迫感,更激发了青年使命与担当意识。这份使命与担当,如同种子般在大学生心中扎根、生根发芽,持续传递着向上的力量。

开展心理帮扶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走进德阳市中江县多所中学,带领学生开展定点心理帮扶工作

学习是终身之事,唯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精进一筹,进而更有能力播撒阳光。牛丽丽同志始终注重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坚持学习并强化自身业务能力,积极投身科研实践工作。她公开发表《“乐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及策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思考》《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实践与应用》等20余篇学术论文;承担《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培训的实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支教模式实践研究——以德阳市中江县会棚学校留守儿童为例》等5项课题研究;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委员培训教程》2本教材,参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2 本教材。此外,她参与指导的作品《牵手支教,共创未来——“心”光灿烂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灵“艺”站》,在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双创大赛中分别荣获金奖与银奖。

二十年春风化雨,一颗心润物无声。牛丽丽同志以专业与热爱守护学生心灵,用责任与行动诠释育人初心。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温暖的引路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以非凡的坚守与奉献,绽放出动人的人文光彩,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最深厚的育人情怀。(文/图 学生服务党委

返回原图
/